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肇庆何去何从?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强广佛肇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
令人关注的是,批复中明确提到了“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却没有提及“广佛肇同城”。清远取代了肇庆的位置,“广清一体化”,在大广佛都市圈未来的辐射与发展中,肇庆已被边缘化。
政府换届,随即带来城市规划方向上的大调整,这已是国内城市司空见惯的现象。
然而,自从2009年三市签署《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肇同城”高调提出,到2016年偃旗息鼓,仅仅6年时间,”转向”快得不可思议。
当年,推进“广佛肇同城”的文件清晰提出: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打造广佛肇经济圈,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span>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的具体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的历史使命,对提升广佛肇整体发展水平,共同打造珠江三角洲地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6年过去了,2015年肇庆GDP为1970亿元,全省排名第11,仍然未进入2000亿元城市行列。
与此同时,广州2015年GDP达到18100亿元,产值超过香港。广佛都市圈总产值超过2.6万亿元,超过上海,成为国内经济实力最强的的都市圈之一。肇庆与广佛之间的经济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6年过去了,肇庆引进了珠三角其它城市“转移”过来的陶瓷、金属加工、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原本“山清水秀、空气怡人”的城市,一下变为“重污染”城市。2014年,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报告中,肇庆多次名列全省倒数第一名。经过近二年的环保努力,省环保厅公布的2015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肇庆在22城市中,排名倒数第4名。
经过几年的产业转移,肇庆既没有得到“金山银山”,更丢掉了原有的“绿水青山”。
肇庆古称端州,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肇庆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宝座,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至今沿用。肇庆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深厚。
肇庆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广州加佛山才112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9万,常住人口403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之初,肇庆虽为珠三角九市之一,但远离香港、澳门,在地缘上缺乏优势,未能像东莞、惠州一样形成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同时,由于经营创新人才匮乏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肇庆也未能像顺德、南海一样走出发展地方经济的新路。到今天为止,肇庆仍然为一个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的城市。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外流。肇庆既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时机,又失去了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
在珠三角一体化,产业转移升级的关键时期,肇庆在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上依然摇摆不定。
“广佛清”代替了“广佛肇”,肇庆何去何从?
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机遇,肇庆如何去把握?
《肇庆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肇庆定位为广东省地方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预计2015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7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95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端州定位为建设成珠三角创新创业集聚基地和宜游宜居文化名城,鼎湖区定位是建设成为山水智慧城、活力现代城、低碳休闲宜居生态城。
《中共肇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2016-2020)》中,肇庆又被定位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两相对比,可以看到,肇庆在“十三五”期间,在城市定位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全力打造“枢纽门户城市”。
2016年的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区位与空间的传统观念已经被颠覆。中国的城市,未来将被轨道交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2020年,广东所有地级市通高铁。2030年,全国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都将连通高铁。
南广高铁和贵广高铁的开通,一方面给肇庆的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人流,同时也给肇庆的工商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互联网和轨道交通的影响下,不但是肇庆,大西南地区的很多区域,都会受到珠三角、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影响。
在这一个关键的新时期,肇庆与其“梦想”连接大西南,“梦想”枢纽,还不如积极加入广佛都市圈,进一步融入珠三角地区。
2015广佛都市圈GDP总值已达2.6万亿元,广佛都市圈的人才、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科研能力、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均是肇庆难以比拟的。
大西南地区进入和连接珠三角的第一选择,不是肇庆,而是广州。
正如十多年前,重庆——贵阳——柳州——南宁——北海的高速公路(西南出海大通道)开通,北海市一片欢腾,大西南出海口终于形成了。然而,直到今天,北海还是那个北海。2015年GDP仅为892亿元。大西南往广西的目的地,是南宁,而不是北海。
这完全是由城市配套水平和城市级别决定的事情。单一的地缘优势,在短期内,并不能转化为经济红利。
清远在城市定位这个问题上,要清醒得多。珠三角区域形成之时,清远为了短期的转移支付的那点利益,选择加入“山区5市”的行列,而不是加入了珠三角9市。这一“短视”的选择,让清远发展滞后。
吸取了教训的清远,积极投入广州的怀抱,充分利用广州人多地少,发展空间不足的现实困境,打出了“广州后花园”这一张牌。短期做“附属”,长期一体化。
积极构建广佛肇经济圈,与广佛优势互补,接受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形成共同繁荣的都市圈,才是肇庆的第一选择。
评论